百科114

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

千百年来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给傈傈族的人民带来许多快乐,是傈傈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,对傈傈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。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是傈傈族的原生态音乐,而葫芦笙的制作历史悠久,生产年代目前已无法考证了,葫芦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。

傈僳族葫芦笙的由来

传说,很早前有个傈僳族老汉,得了五子,结果五子全亡,老人悲痛欲绝,特地来砍紫竹,割来葫芦,做成长短不一的象征五个儿子的五管葫芦笙,最长的一管象征老大,依次推。以后,为怀念儿子,老人天天吹葫芦笙来寄托自己的哀思。

傈僳族葫芦笙的发音特点和原理简述

葫芦笙的吹奏要靠送气和用有效手指(部分手指和手掌用来把持乐器)按动对应位置的奏音孔来实现,如果不用手指封闭这些孔,无论如何送气都不会使葫芦笙发出声响,这种共振现象的运用是该种乐器的基本发音控制原理,为使旋律更婉转,如遇到有颤音时,靠右拇指快速按动乐管背端来实现。

傈僳族葫芦笙的特色

傈僳族葫芦笙规则长短不一,最长的一般在一尺五左右,最短的约五、六寸。葫芦笙有戴帽或不戴帽的之分。戴帽的音色饱满、圆润,不戴帽的音色清晰、明亮。戴帽不戴帽可根据吹奏者的兴趣而定。此外,傈僳族葫芦笙还有大小调之分。大调多为徵调音阶,小调多为羽调音阶。

傈僳族葫芦笙曲调

傈僳族葫芦笙曲调优美动听,有为舞蹈伴奏的和独奏的。曲调多为两个声部,第一声部为旋律,第二声部常为五度、八度和音。旋律声部有的轻快活跃而富有生活表现力,有的旋律清晰而明亮,和音往往出现在弱拍而使拍子规律反之,这样节奏就更为突出,听起来明朗,特别便于稳健舞蹈节奏。

葫芦笙的吹奏要靠送气和用有效手指(部分手指和手掌用来把持乐器)按动对应位置的奏音孔来实现,如果不用手指封闭这些孔,无论如何送气都不会使葫芦笙发出声响,这种共振现象的运用是该种乐器的基本发音控制原理,为使旋律更婉转,如遇到有颤音时,靠右拇指快速按动乐管背端来实现。

千百年来,傈僳族葫芦笙舞乐和嘎且且撒勒舞一样,已成为他们民族中男婚女嫁活动和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,这充分展示了傈僳人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庆丰收、庆传统节日时的喜悦。

曲目类别简介

葫芦笙曲可按定调方式分为以简谱“5”为主调的“意白”曲系和以“6”为主调的“意贼”曲系。

吹奏“意白”曲系要打开定调孔,五管笙共有5、6、1、2、3、5六音,七管笙依次递增6、1两音;吹奏“意贼”曲系要封闭定调孔,五管笙共有5、6、1、2、3、5、6七音,七管笙递增1、2两音。

葫芦笙乐曲都是该地大家自娱舞“刮七”的领舞音乐,按照舞蹈的步法去理解,其乐句结构有4/4、3/4、2/4、6/4等种类型,各种乐句结构在具体运用时要相互穿插使用,所有2/4笙曲都要结合当时舞蹈的步伐分类来吹奏,比如:“刮迟”类有4/4和3/4相连运用的,有4/4和2/4相连运用的;“刮延”类有4/4和3/4、4/4和2/4、4/4和6/4分别相连或混合使用的。

现存的曲牌名称及大概音乐内容

1、《大蛮调》(《时同刮延》),是乐句变化最丰富、乐段最长的曲牌曲,旋律优美,吹奏难度相对高。

2、《念杂四微迟》表现鸟鸣花香的情趣。

3、《念杂已皆多》,表现乌鸦喝水时俯首和昂头之间的情状。

4、《赶街调》,表现乡间赶集时人群热闹喧哗的情景。

5、《延迟调》,表现傈僳族妇女纺麻织布的劳作情景。

6、《腊个腊色》,表现傈僳族猎人猎虎杀狼的情怀。杂曲都是没有固定的散句,散段的联奏,只要乐句结构适合当时舞步就可以联奏领舞。

现状队伍和主要骨干代表人物简介

老群山地区葫芦笙舞乐艺术的原生态存活还相当普遍,黎明傈僳族乡的发展形势尤其良好,是乡内各种规格的节庆、会议、接待等重大活动以及民间喜庆,丧葬、聚会等家庭、家族主题活动的夜间歌舞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文娱形式。乡内黎明、黎光、美乐、堆美、金庄五个村委会范围内都有

2025-11-06投稿:yzd
24
相关作文推荐